当前位置:首页 >> 今昔开滦

唐廷枢
更新时间:2023-01-04 点击数:

唐廷枢,字建时,号景星、镜心。1832年生于广东香山县唐家村(今珠海市唐家镇)一个农民家庭。自幼聪颖好学,少年时曾在香港一所玛礼逊教会学校学习,练就了一口流利的英语。

1848年,16岁的唐廷枢到一家香港拍卖行当低级助手,1851年进入香港巡理厅当翻译。1856年,任香港大审理院华人正翻译,1858年到上海海关任副大写,一年后升任正大写兼总翻译。后来辞去了海关职务,自办“修华号”棉花行,1861年出任怡和洋行金库管理,两年后升任怡和洋行总买办,从此开始了他的买办生涯。

1873年,唐廷枢离开怡和洋行,参加了由直隶总督李鸿章主办的上海轮船招商局的改组工作,并担任总办,靠出色的经营才干和在商界的广泛交谊,击败了外国竞争对手,从而奠定了中国航运业的基础。

一时间,中国轮船招商局名声大振,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航运企业。接着,他又筹建了中国第一家水火保险公司,又一次与外国公司进行竞争。李鸿章为此大为兴奋,曾得意地说:“招商轮船,实为开办洋务40年来最得手之文字”。在李鸿章的保荐下,唐廷枢很快由贾而官,由同知擢升为福建候补道台。

唐廷枢自步入实业界后,一生曾自营、合营或受清政府委托兴办了47家大小企业,其中居“中国第一”的企业就有6家。在这6家中,创办最艰难、成就最辉煌的企业就是开平矿务局。

1876年,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鉴于煤炭生产不能满足新兴工业对煤炭需要的现状,遂将唐廷枢从上海北调至天津,授命由他来筹建开平煤矿。

1876年11月3日,即李鸿章授命唐廷枢北上办矿的第二天,唐廷枢便动身到开平一带勘察矿脉。11月14日,唐廷枢写出了一份详细的勘察报告,李鸿章对唐廷枢的精辟分析和建议大为赞赏。1877年(光绪三年八月初九日)李鸿章经过缜密思考,权衡利弊,批准了唐廷枢的开矿报告。

1877年9月,唐廷枢、丁寿昌、黎兆堂三人会拟了在直隶境内创办近代大矿的招股章程十二条,准备在开平设局,名曰“开平矿务局”。章程规定了煤矿的性质、集资办法,经营方式、按股分成比例等等内容。

李鸿章十分赞赏这份渗透着资本主义经营色彩的股份制章程,几天后便批准照行。1878年7月24日,开平矿务局正式在开平镇挂牌设局。开平矿务局设立后,唐廷枢一方面在天津、上海、香港等地展开招商集股活动,一方面带领从英国雇来的几名矿师和从广东招募来的工匠奔赴开平一带选址打钻探煤。经过反复比较,最后决定把开平矿务局的第一眼钻井放在距开平以西20里的乔家屯西南,这即是后来的唐山矿一号井(至今仍在使用)。几个月之内,井架、厂房、绞车房、工棚、供洋人居住的洋房子及办公用房等都在原本荒漠的乔屯一带平地而起。唐廷枢为这座中国近代第一矿起了个响亮的名字——唐山矿。

1881年秋,唐山矿开始出煤后,不仅使中国采煤业为之一振也使一向瞧不起中国的西方列强感到惊诧,赶来参观的欧美煤矿专家们异口称赞说:“唐山矿在煤井设计、建筑和材料方面,可以和英国以及其它地方最好的煤矿媲美。”

随着煤矿的正式出煤,运输成为当时关系煤矿生死存亡的关键。但清政府却对修铁路一贯持以顽固的排斥态度。唐廷枢于勘察开平煤田时就提出的铁路计划也遭到朝中保守势力的极力反对。面对这种情况,唐廷枢只好暂时放弃原来想从矿地至涧河口修一条百里铁路的计划,改由胥各庄至芦台挑挖一条人工运煤河。在修河时,又乘胥各庄至唐山矿地一带地势逐渐升高,运煤河不能直抵唐山之机,于1881年6月9日,秘密动工,打着建“快车马路”旗号,修建了唐山至胥各庄段的一条标准轨距铁路。并在开平矿务局胥各庄修车厂内,利用废旧材料,秘密地造出了一台“龙号”机车。1881年9月6日,“龙号”机车一声长鸣,拉响了中国铁路运输的第一声汽笛。

开平煤矿修通铁路,造出机车的消息惊动了封建朝廷,下令禁驶。开平煤矿不得不改用骡马拉着车皮在唐胥铁路上运煤。后来,在李鸿章、唐廷枢的呼吁下,几经波折,又由一批清朝官吏、大臣亲自乘坐机车验证,见安全可靠,才允许机车正式行驶。

与此同时,开平煤矿的办矿资金也遇到了困难,在这个关系到开平煤矿生死存亡的关头,唐廷枢回到上海,利用他在上海商界的威信和广泛的交谊,开始筹集股金。广泛宣传开平煤矿的前景。商界人士熟知唐的经营才干及唐与北洋集团的关系,他们相信了唐的宣传,相信开平矿务局可能因“官督”的微妙关系给他们带来优厚利润,因此,他们对开平煤矿的前景寄予厚望,很快认购了7000股。

有了充足的资金后,唐廷枢又考虑到要想使煤矿进一步发展,与外国进口煤竞争,必须减轻清政府对煤矿的税金,他给李鸿章呈上禀折。李鸿章立即上奏朝廷,为开平煤矿请减煤税。清廷很快批准了这个请求,这无疑为开平煤矿的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

产量的增加,使运输矛盾日愈突出。唐廷枢深知开平煤矿要发展,成败全在这条铁路线上,他决心乘开矿大见成效之机,完成他扩大铁路的宏图。

他再次给李鸿章上了一道禀折,为促使李鸿章早下决心,唐廷枢又派开平矿务局总工程师金达(英人)亲自去谒见李鸿章,面陈展修铁路的重要。李鸿章亲自去拜谒主持清海军衙门兼管铁路事务大臣醇亲王奕,特别禀明:“其铁路所经之地,系荒域不毛之区,并无坟墓庐舍,估需银15万两,招集股本,不动官币,不借洋债,且开平煤矿日出煤八、九百吨,北洋兵船、机器各局实赖此煤应用,以敌洋产。遇事必当量予维持。察其所拟接修铁路办法,尚屑妥洽,遂准其试办。”奕见李鸿章以国防为由申请修铁路,且不用朝廷花钱,也乐于助成此事,经奕代为上奏皇太后,朝廷很快批准了唐廷枢扩展铁路的计划。至此,开平之煤可由矿地直接用火车运抵芦台。

1888年清廷将开平铁路公司改组为中国铁路公司(亦称天津铁路公司)并添招新股,将铁路展至天津,后又向东延伸到山海关,并以此为突破口,陆续开始了关内其它铁路的修建。

由此以后,质优价廉的开平煤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就在华北一带占领了市场。煤炭需求量急剧增加。1888年经过筹划,唐廷枢决定购置4艘轮船,修缮或新建了天津、塘沽、上海、牛庄(营口)、香港等地煤码头,增开了林西矿,实现了两座现代大矿出煤,水陆运输并举保销售的壮观景象。

唐廷枢还极力主张多业并举,广开财路,在他的主持下,开平矿务局建有焦炭厂、砖厂、细棉土厂(水泥厂),还在新河购置几万亩土地,开办了机器垦植的农场,还放眼省内外,在热河境内的永平金矿、承平和建平银矿,中国铁路公司、天津煤气公司等一些新兴企业中投股掺股,跨地区,跨行业,多渠道地开展了多种经营,使开平矿务局的经济实力不断增长,影响日益扩大。

唐廷枢还着力为开平矿务局创建了一整套近代企业的规章和管理制度,在《开办规条》、《办事专条》等制度中,对煤矿上上下下,各部门司事职员的责任及任用,对工人的管理都作了明文规定。为保证井上下不同工种的密切协作,又根据不同岗位制定了《煤窑规条》、《窑工专条》、《工厂规条》等制度,这些规章制度要略达200余条,涉及到工人、把头管理,煤师职权及各工种操作规范、扣罚款、安全事项等多方面内容,使开平煤矿运作有序,井井有条,显示出近代大工业生产的一派生机。

在唐廷枢的出色经营下,开平矿务局产量于1885年达到24万吨,1898年达到80万吨,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并很快将洋煤挤出了天津市场。1889年9月21日,当时的《捷报》评论说“过去五、六年里,在中国股份制公司中,不管是矿业还是其它企业,还没有一个中国经理取得这样的成功。”一个英国记者在评论中国洋务运动时也说:“在煤的开采方面,唯一获得成功的就是开平煤矿。”

唐廷枢一生兼商人、买办、洋务、官吏于一身,商而兼仕,贾而好儒,形成了以义制利的商业风范。他一生积累了相当丰厚的个人资产,但他本人生活俭朴,将大部分资财投入到创办的各家企业中,以致他死后“身后萧条,子孙糜依,未能稍得其报。”

作为中国近代启蒙较早的实业家之一,唐廷枢还将自己相当一部分资财用来赞助国人的文化教育事业。1874年,积极襄助英驻上海领事麦华陀首倡兴办英文读书室。同年,西人付兰雅办了一所适应商界子弟需要的教会学校——英华书馆,唐廷枢又给予财力上的大力支持。在唐山开办开平煤矿后,唐廷枢在唐山矿对面创办了广东会馆、唐山书院,捐资重修双凤山,开办了小学,大兴办学之举。比外,他还积极资助出版华人报纸,援助中国青年出国留学,办了许多中国人扬眉吐气的义举。

1892年10月,唐廷枢因病在天津逝世后,曾在当时中国引起很大震动。当时的天津《捷报》在唐逝世第二天刊登醒目标题:“唐景星先生于昨天上午逝世,这使所有关心中国进步的人都感到哀悼。”上海报纸也刊出:“唐景星的一生,标志着中国历史的一个时代,他的死是一个持久的损失”,“要想找一个人来填补他的位置,那是不容易的”。唐廷枢逝世后,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曾手书挽联,亲往吊唁,驻天津外国领事馆为他之死降半旗致哀。上海轮船招商局特意从公积金中拨出白银一万五千两,作为对唐廷枢的特别抚恤,又从招商局船队中选出一艘最好的轮船,命名为“廷枢”号,以示对他的永久怀念。

(任荣会)










版权所有: 开滦国家矿山公园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 址:河北省唐山市新华东道54号(开滦唐山矿业公司) 邮 编:063000
备案许可证编号:冀ICP备2023039256号-1        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