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昔开滦

从达道到西北井
更新时间:2025-08-22 点击数:

达道在唐山矿 1 号井北面,是一个券砌式铁路隧道。

出唐山矿北门就是新华道,沿着人行道边向东走,许多私人汽车停在两边,新 华道上车水马龙,没有半刻停歇。

如果不是这里的老居民,你很难了解——唐山矿北门东侧 200 多米的柏油路下 面,还有一座一百多年前的“立交桥”。没错,它是达道,是开滦留给这座城市里 的历史印记,即使在 1976 年唐山大地震中,它也没有丝毫损坏。

新华道两边的视线,被商铺和高墙阻挡,达道就隐藏在新华道下面。

达道是这座“立交桥”的官名,开凿者期盼事业畅通之意。而在唐山矿上工作 的老师傅们却不叫它达道,反而按自己的叫法,亲切地称它为“北大碹”。“北大碹” 南出口的顶上,砌着镌刻文字的石块,石块上的文字 :“达道,光绪已亥二十五年 四月初四,开平矿务局。”那一年,是 1899 年。

据《开滦百年纪事》记载,1894 年,开平矿务局开凿西北井矿 ( 又称西山矿 ), 后因流沙过重而终止。1896 年,开平矿务局投资津平化银 12.4 万两,在唐山矿 1 号井西北 1600 米的地方另选址开凿新矿井,还叫西北井矿(西山矿)。

1899 年,西北井 矿建成投产后,从西 北井采出的煤炭,由 火车牵引穿过达道, 从 1 号 井 旁 边 走 过, 走上唐胥铁路。沿着 达道的洞口向西北方 向看去,铁路延伸出 去不远,就被两扇大 铁门封住。大门里面, 路边的信号灯红灯闪 烁,路边,堆满了黝 黑的枕木。

现在,大铁门成了一座界碑。

铁门外,铁路被水泥封住,只露出两根铁轨。铁轨间,圆润的鹅卵石铺成了路面, 花草掩映,垂柳在风中轻轻摆动。

铁路上,没有了当年火车运煤的场面,更没有了那个煤矿的一丝痕迹。

乔屯楼就在铁路的旁边,居民们把这里当成一个小花园,铁路边时常有被开垦 出来的小块地,种上花草。再往西北百十米,连铁路都不复存在。铁路延伸至一垛 一米多高的小墙后戛然而止。

很少有人来这里,铁门外的这一段铁路,就像一篇文章的省略号,显得异常清静。 在这里,记者感觉,达道连接西北井的历史,只是存在于两个看似不相干的名字中。

龙泽路上,依然是车水马龙。沿着龙泽路边,老铁路依然留下些许的痕迹。

一百多年,这条铁路上的火车曾经“呼哧呼哧”地穿过一条条马路,把一辆辆 空煤车拉向西北井,那个时候,铁路两侧还是荒凉的土地。现在,铁路已经不复存在, 路两边取而代之的,是一绿草地、拔地而起的现代化高楼。

1600 米外,就是西北井旧址。

现在的西北井大坑,应该算个公园,每到夏季,大坑的水面上会铺满碧绿的荷叶, 荷花掩映其中。傍晚,市民在坑边散步、钓鱼。大坑两边,各种石头装饰堆砌成岸, 木排椅建在坑边。

水面下,是 90 多年前的西北井煤矿井眼位置了。

从 1899 年到 1920 年,西北井投产仅仅 21 年就被迫关闭。在这短短的 21 年间, 西北井发生了 4 次大的透水事故。而最严重的一起就是 1920 年透水,当年 2 月 6 日下午 4 时半,整个矿井在不长时间内就被淹没。被迫关闭后,西北井的地方还改 为水厂、井眼改作水井,用以供应附近居民及唐山矿的工业用水。

而现在,西北井只剩下一个大坑了,水厂和井眼都不复存在。 坐在坑边木排椅上,望着满池荷叶,远处有孩子在嬉戏。

从达道到西北井,只有 1600 米。短短的距离,记录了开滦发展的一小段插曲。

如今,这个插曲已经散轶殆尽,仅留下一个地名和一处工业遗址。

(文/韩立军)

版权所有: 开滦国家矿山公园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 址:河北省唐山市新华东道54号(开滦唐山矿业公司) 邮 编:063000
备案许可证编号:冀ICP备2023039256号-1        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