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李运昌为节振国塑像题名的前前后后
1991年2月,开滦党委决定:在民族英雄节振国生活战斗过的赵各庄矿修建英雄塑像和展馆,作为对青年矿工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
同年三月,工程施工已经开始,在研究请谁来为英雄塑像题名的问题上,领导们不约而同地就想到了时任中顾委委员、有着传奇将军之称的李运昌老人。
李老是我们唐山乐亭县人,早年经革命先驱李大钊举荐考入并成为黄埔军校四期学员。17岁加入中国共产党,19岁就担任滦(县)乐(亭)中心县委书记,领导恢复当地党的组织工作,尤其是在抗日战争期间,他亲手领导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冀东抗日武装大暴动,成立了抗日联军,并先后担任过:冀东抗日联军司令员、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第十三支队司令员、冀东军分区司令员、晋察冀军区第十三支队司令员、政治委员、冀热辽军区司令员、政治委员,东北人民自治军第二副司令员等要职,是侵占冀东一带日军的主要劲敌。在民间有人将他比喻关老爷下凡,送誉号“李云长”,当时曾有这样的民谣传唱: “李云长、大忠良,骑红马、跨大枪,打日本、狗豺狼”。全国解放后,李老因为一直在中央政府部门担任要职,没了军职,所以也就未被授予军衔,但在民众中他却始终被赞誉为历史尘烟中的传奇将军。一九三八年的开滦大罢工,节振国刀劈鬼子兵后就投奔了李老,并成为其麾下的一名悍将。从此二人在战火硝烟中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因此说,节振国塑像落成后,能由李老来题名那将是有着深刻意义的事情。
但是,考虑当年李老已年逾八旬,且深居简出,生活又十分低调,能否找到和请到李老给帮这个忙,也让领导们有所为难和顾虑。为此,时任开滦党史办主任的杨磊同志便主动请缨担当起联系李老的重任。早在1980年,杨磊就采访过李运昌,1986年夏,又陪同李运昌到赵各庄矿看望与节振国一起闹工潮的矿工。当杨磊在北京向李老汇报开滦正在建节振国塑像和矿史展览馆,开滦领导希望李老来题词的要求时,李老不顾年事已高,十分高兴地就满口应诺下来。
那是春暖乍寒的一天,时任开滦党委副书记的张凤阁同志亲自挂帅,带领赵矿党委副书记赵焕荣等筹建节振国塑像和矿史展览馆的领导,由杨磊同志引荐,专程拜访了李老。当时我作为随行摄像人员,有幸亲身经历了全过程。
那天,因为当时的路途不太顺利,我们一行人赶到北京的时候已是傍晚时分,为了避免夜访影响李老的正常休息,我们在位于北京交道口的原开滦驻京办事处临时住了一晚,由杨磊向李老做了通报。
第二天早饭过后,我们按照杨磊主任与李老约定好的时间准时来到了座落在东总布胡同的李老家,这是一座闹市中取静的普通院落,在车水马龙的喧闹声中并不太引人注目,看似平日很少打开的两扇院门虽有些陈旧,但却透着老北京深宅大院的风格。果然,院门推开以后,眼前便出现出一块很大的开阔地,不远处还有工人忙碌着,像是正在做什么工程。旧式的二层小楼,宁静中倒挺吸引人目光,杨磊介绍说:“这就是李老的家”。他的话音未落,李老夫人刘树屏就从楼里走了出来,她中等身材,戴着一副眼镜,人没开口就先露出微笑,一见就是气质极佳、修养极深的慈祥老人。
“李老听说你们今天到来,可高兴了,一晚都没怎么睡觉。这不,一大早就催我在门口候着你们呢!”李老夫人边说边热情地把我们让进楼里,正是她的这番热情,立刻打消了我们本来还存有的一些顾虑。
进了面朝东开的楼门口,就是一道直通二楼的楼梯。楼下的响动惊动了李老,他赶忙走了出来到二楼梯口迎接着我们。“欢迎,欢迎!你们辛苦了!”李老激动地说。张凤阁书记赶紧一步上前,紧紧地握住李老的手说:“李老,您身体还好吧!我们是代表开滦的全体职工和家属来看望您老人家的!”
“谢谢!谢谢矿工兄弟对我的关心。”李老十分热情地把我们让进屋里,这可能是这憧楼里最大的房间了,一大排整齐的书柜前,有一张挺大的桌案,上面井然有序地摆放着书报、杂志等一些学习用品,桌案周围又放几只老旧的沙发,一看便知这就是李老的书房兼客厅,而环顾四周的卧室,厨房及卫生间等处,除布局还算得当外,面积却应该不算很大,只有从卫生间略敞开的门缝儿可看到里面有一只很大的浴缸,挺令当时的我觉得好奇和奢侈外,其它室内的一切摆设都是那么的普通和简单。再有就是书柜里满满的藏书,令我对李老长年如一日的勤奋好学精神更增添了几分敬意。是的,早在1937年,李老就曾在延安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的全国代表会议,并在会议期间以 “鹿鸣”的笔名在中共中央主办的《解放》周刊上发表过《日寇汉奸统治下的冀东人民》一文而获好评。
简短寒喧过后,张凤阁书记便向李老详细汇报了开滦的情况和兴建节振国塑像、矿史展览馆的过程以及恳请李老为其题名的要求,李老听后,十分动情地说:“开滦可是全国屈指可数的特大型国有企业,不仅在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全国人民心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而且在国际上也是影响很大的,说来,我也是唐山人,也曾与开滦矿工弟兄们共同战斗过,所以,我对开滦的感情更深,每时每刻我都对开滦的发展和变化十分关注。”
这时,李老又话峰一转,“开滦的工人阶级是有着替国分忧的革命传统的,很早的时候,毛主席就称赞过他们是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可以说,当年的节振国就是这支队伍中的典型代表。”于是,顺着这个话题,李老就回忆起了他眼中的节振国。
他说节振国投奔他的时候才二十多岁,胆大心细,敢作敢为,是个很招人喜欢的硬汉。因为他喜欢习武,又有很多讲义气的好哥们,所以,作为抗日联军司令员的他,曾多次委派节振国重任,并让他遣入矿区做了大量组织发动工作和对敌的巧妙斗争活动,使不少矿工弟兄先后加入了抗日联军。
讲到此处,李老又十分动情地说:“只可惜,节振国牺牲的时候才只有三十岁,真是太年青,太令人惋惜了。当时我听到他牺牲的消息,难过的都掉下了眼泪。”讲到此处,李老停住话头,好像陷入战火硝烟年代的深深思忆。
这时,张凤阁书记、杨磊主任等人便马上插话说:“是呀!我们就是为了永远学习、宣传节振国的英雄事迹,不断继承的发扬开滦的革命历史传统,才修建节振国塑像和矿史展览馆的。”李老马上接过话头说:“这很好呀!我听说后很高兴!你们做的这件事,不仅是对英雄先烈们的最好纪念,更是对成长起来的一代又一代青年矿工,开展矿山发展史、老一辈矿工献身奋斗史和发扬及传承开滦工人阶级优良革命传统教育活动的好方式、好方法。所以,你们让我来题词我十分高兴,过几天,我写好了,你们来取吧!”这时杨磊立刻接过话茬说:“谢谢李老!但时间太紧张了,题词制作也需要一些时间,您能不能今天先给我们写几幅呀?”李老看着杨磊笑了,他说:“这么急呀,那现在就写。”李老起身来到桌案前,先题写了“节振国”三个大字,端详了一下,觉得不太满意,又挥毫写了一幅,并盖上了自己的印章。大家看着李老的题词,深为李老的平易近人而感动。杨磊还连连说:“这两张我们都带走,用后一定好好地珍藏起来!”李老听后哈哈大笑说:“我的字写的不好,没什么值得珍藏的,但这是我的一份心意,你们能够接受,我就满意了。”顿时,室内的气氛欢快、活跃了起来,借机,在座的领导们向李老介绍了工程进度和配合工程结束后的展出活动,正筹拍一部反映赵各庄矿历史变迁电视专题片的情况,并恳请李老能否再亲自动笔给写一下题词和题名,李老毫不犹豫地就答应下来。
李老略加思考就打好了腹稿,还提前用铅笔写在纸上,在征求了大家的意见后,这才端坐桌案前拿起毛笔在宣纸上一笔一划地认真抄写起来,李老先后为展馆题写了 “矿史展览馆”五个大字,并为馆内题词“学习节振国爱党爱国的崇高品质,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无私无畏英勇斗争的献身精神。”接着又饱沾浓墨挥笔为电视片题写了 “赵矿仓桑录”的片名。
我站在李老身边,从摄像机取景器里看到李老那么全神贯注、一丝不苟地为我们题写着题名,我仿佛看到了当年老将军手握短枪叱咤冀东抗日战场上的风姿,尤其是当李老每题写好一副字,都是那么小心翼翼地钤盖自己印章的时候,我又仿佛窥视到将军对昔日开滦战友的深切思念和对今日开滦人所寄托的殷切希望,抑制不住的感动,促使我努力拍下每一组感人的镜头。
不知不觉中,时间已近中午时分,当我们起身准备与李老告别的时候,李老一再嘱托:一定要代他向全体的开滦矿工们问好。
张书记等领导同志盛情邀请李老夫妇抽时间到开滦作客。李老满口答应到:“我一定会去的,因为我非常想念开滦的矿工弟兄!”
李老没有失约,就在节振国塑像和矿室展览馆进行最后的紧张施工之时,李老携夫人不顾年迈体弱,果真亲临施工现场作了指导。同年“七一”节振国塑像落成之时,李老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中央举行的纪念建党70周年大会未能亲自到场揭幕。但他还是向大会发来了贺信,他对前来取贺信的杨磊说:“有点遗憾,明天不能去了。告诉大家,今后我会去的,感谢你们做了一件大好事”。当揭幕仪式上宣读李老的贺信时,全场掌声雷动。
弹指一挥间,转眼二十年过去了,李老也以一百零一岁的高龄于二OO八年永远离开了我们,但是,李老生前对我们开滦的那种深情厚意却永远留在我的记忆中,并时刻鞭促着我努力当好一名开滦人。
(朱绍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