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家水泥厂是1889年由开平矿务局总办唐廷枢创办的唐山细绵土厂(细绵土,水泥的译音。从英文CEMENT音译,在清末曾被称为“士敏土”、“细棉土”。),后来几经演变,发展成生产马牌水泥的启新洋灰公司。
清朝末年,由于工业的发展和军事工程的需要,水泥需求日益增长。而国内没有一家水泥生产企业,水泥全部依赖进口,价格十分昂贵。唐廷枢报请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批准,利用唐山石灰石为原料,在唐山大城山南麓,占地40亩,于1889年开始筹建唐山细绵土厂。筹办之初,唐廷枢向直隶总督李鸿章呈递了一份关于创建唐山细棉土厂的禀帖。详细汇报了他10年来寻找原料和实验各地水泥强度的情况,提出了筹措办厂资金来源以及投产后水泥的销路和用途。原来,唐廷枢早在开平矿建矿之初就发现唐山的石灰石是生产细棉土的上好原料。而他在1886年去澳门的时候,又发现那里生产的水泥受重强度只有300磅。他特意叫人从唐山带过去石灰石样品,配合广东香山之泥炼制水泥,结果受重强度达到400磅,唐廷枢大喜过望。为了慎重起见,唐廷枢又把唐山和广东英德两地灰石与澳门和香山两地之泥分别寄往英国研炼,“互相配合,制炼试验”的结果,“仍以唐山灰石合香山之泥者为最佳”。英国细棉土化验师施礼达做出如下结论:唐山之灰石与香山之泥合练可成头号细棉土,不亚于英国卜伦各厂所制。后来,唐廷枢委托开平矿总工程师金达在回英国时,“亲到卜伦各厂,详为考究制造之法,与该化验师施礼达当面讨论,将唐山之灰石与唐山之泥,眼同研炼试验”。金达返回唐山,带来了“与前次试验之情形无异”的消息后,唐廷枢才感到创办唐山细棉土厂确有把握。1889年11月27日,唐廷枢在给李鸿章的禀帖中提出创办唐山细绵土厂的请示,五天后,便获李鸿章批准。之后,唐廷枢又上报了一份关于开办唐山细棉土厂章程的“清折”,三天后便获批准。1890年秋,唐山细棉土厂开始安装机器设备,开始组织试生产。当时主持技术工作的也是从英国雇请的一名叫芬奇的洋人。芬奇是一名非常出色的化学工程师,在他的主持下,在开始的阶段,唐山细棉土厂生产出了质量优良的产品,且产品数量也很可观,产品成本控制也很有成绩。芬奇曾雄心勃勃地表示,愿负全责主持此厂经营,并保证获得可观的纯利,让股东所获股息不少于10%。但芬奇的主张并没有被接受。后来由于从广东运回香山泥成本过高,唐廷枢病体严重,唐山细棉土厂落到“一帮搜刮者的手里”,好的水泥并没有到达包运者或购买者之手,而到达他们手里的则是糟烂的东西。“它被很坏的代替品代替了它,这种弊端却又根追不到任何人”。张翼接任开平矿总办后,曾派开平矿务局雇佣的英籍工程师鲍尔去做调查,但调查的结果是决定关掉这个已经亏损的厂。1893年8月18日,《捷报》报道了唐山细棉土厂关闭的消息,之后又在其报道中揭露了该厂被迫关闭的黑幕。可叹唐廷枢呕心沥血,十载于兹的中国第一家水泥厂就这样偃旗息鼓了。
中日甲午战争以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在“设厂自救”的呼声中,1900年,开平矿务局会办周学熙着手恢复细绵土厂。重金礼聘了两位外籍工程师,其中之一就是著名的德国工程师汉斯·昆德。 昆德一上任,就把唐山的土石样品送到德国去化验,并且根据化验数据得出结论:本地有上好的原料,完全可以就地取材生产高质量的洋灰,解决了国产化的关键技术。在庚子年间战乱之中,这个忠于职守诚实可靠的德国人,在厂区张挂起德国旗,坚守岗位保护了工厂。在战乱刚过,生产条件不完全具备时,就开始试烧洋灰,成功地烧出样品打到了海外,1904年参加在美国圣路易斯城举办的“世博会”,开天辟地为中国工业产品、为中国水泥抱回了第一块世博会金牌。
1900年至1901年,开平矿务局遭遇轰动世界的国际诈骗案,矿权落入英商墨林公司之手。昆德目睹了胡佛一伙的丑恶嘴脸后,正直地不愿背叛中国人民,把细棉土厂的档案保存在手,断然拒绝重金利诱,坚持交给了中方的周学熙,为中国后来收回工厂立下了汗马功劳。后来,由于开平矿务局被英国资本家骗占,细棉土厂也落入英国资本家之手。1906年,周学熙在北洋大臣袁世凯的支持下,力排英国驻京公使及天津总领事、开平矿务公司的恫吓和干扰,把细绵土厂收回自办。而在同年年末,袁世凯又札饬周学熙筹办北洋滦州煤矿,以满足北洋水师和制造业的需要。这样,周学熙就挑起了中国人自办唐山细棉土厂和滦州煤矿的两个重任。
1907年,唐山细绵土厂更名为“唐山启新洋灰有限公司”。水泥商标定为“太极图记”(俗称马牌)。并购置丹麦史密司公司先进的回转窑,球磨机等设备代替立窑等落后设备。开创了我国利用回转窑生产水泥的历史。水泥厂正式成立后,仍然聘任昆德为技师,后又聘任丹麦人金森为技师。周学熙在生产走上正轨,产量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利用他在官场和商场的人脉关系,保证了销路畅通。1911年6月,周学熙在给时任商办粤汉铁路总理兼总工程师的詹天佑的信中,回顾了和詹天佑在修建京张铁路、张绥铁路时的良好合作关系,称赞詹天佑“公维持华货,夙抱热心,所请必蒙俯允办理也。”答应给詹天佑主持修建的粤汉铁路供应足够的水泥,还“将在粤交货价值格外核减”。后来,周学熙还依靠袁世凯的照顾,在扩建分厂、销售、运输、购煤、赋税、购地等方面取得了不少的特权和便利。辛亥革命之后,启新洋灰在昆德的技术主持下,质量提高稳定,产量年年增长,加上营销策略适应国人的爱国主义,很快战胜了日本水泥,被许多大型建筑工程所采用,例如:津浦铁路、京汉铁路的大桥,青岛、烟台、厦门等地的码头,北平大陆银行、北平图书馆、辅仁大学、燕京大学、天津河北体育场、上海的邮政总局、大陆银行、华安人寿保险公司等。在周学熙担任启新公司总理期间,“马牌”水泥多次在国际赛会、博览会和国内展览会上获奖。据载,从1915年至1919年,启新公司的水泥一直占据全国总销量的大多数;截至1919年,“马牌”水泥占全国总销量的92%,为多灾多难的中国民族工业争了光。新中国成立后,马牌水泥在建设武汉长江大桥、北京十大建筑等国内重点工程项目上,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今,生产马牌水泥的地方变成了中国水泥博物馆,但人们不会忘记是唐廷枢领导的开平矿务局打造了中国水泥工业的开端。
(杨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