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快讯 >>园区快讯

开滦义学与唐山学校
更新时间:2023-01-12 点击数:3964

清朝之前,唐山地区是以长城为界的边塞蛮荒之地,只有乔屯(桥头屯)、马家屯等几个零星的小村,没有私塾,更谈不上文化教育。现在唐山矿南侧的小山一带,曾是清朝时斩决犯人的刑场,俗称“判人坑”。当年野草丛生,还有零星的坟头。

1878年10月2日(清光绪四年九月七日),开平矿务局唐山矿开始钻井探矿,隆隆的钻机声唤醒了开平煤田,一座现代煤矿在此诞生,因北面有山叫唐山(今大城山),于是称唐山矿。乔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再是只有18户人家的小村庄,而是将唐山矿周围分属滦县、丰润的村庄连在一起,成了工房区、商行、店铺连成一片的新型城镇。

《永平府志》和《滦县志》记述,1882年(光绪八年),财力雄厚的开平矿务局在桥头屯、城子庄、马家屯、刘家屯、岳各庄、王家河、新庄子,各设一所义学,在刘营庄设两所义学,上报“滦州儒学署”备案。从此,唐山有了义学,有了文化教育系统。

义学正称为“学馆”,仍属“私塾”,学习时间和内容与“私塾”相同,均为农历正月二十日蒙童上馆,塾师开学授课,腊月十五日解馆。清明节、中元节(七月十五日)、十月节(十月初一日)各放假1日,端阳节、中秋节各休假5天。读书内容为《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义学”由开平矿务局出资,由乡绅、望族承办,成立“义学乡绅董事会”。义学最重要的是聘请品学兼优的塾师。塾师的基础条件是秀才,考中秀才者才被承认是有知识的读书人,才有资格成为塾师。因此,义学对塾师待遇优厚,年“束脩”(即工资)为450缗,每缗为1000文。另加伙食费150缗,还有回家的川资(即路费),每逢传统节日还有馈赠。每年休馆时,都要召开董事会,对塾师按“滦州海阳书院讲师标准”评价。当年在义学当塾师,不仅待遇优厚,也成为一种荣誉。

开滦的义学不仅开创了唐山文化教育之先河,其后也融入了西方文化。后来,开滦为外国人管理,出于企业的私利,为培养矿工,在学习内容上加入了自然、地理和英语,英语由英国人任教。开滦义学也留下历史变化过程中的痕迹。

唐山学校西式学习教育系统出现在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滦县志》记述:“改滦州海阳书院为观海堂,创办观学所。次年,建立文化教育体系,全州划为10个学区,在滦州唐山矿区和各乡镇建百余处初等小学。”如从1882年(光绪八年)建开滦义学,至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出现官方学校计算,开滦的义学早于官方学校24年,而此时唐山市尚未出现。至1914年(民国三年),开滦义学全部融入开滦初级小学之中。

后来,滦州改海阳书院为观海堂,创办观学所,划分10个教育区,兴办初级小学、中学。今唐山市区位于当时的第八区和第十区,两区共建初级小学14所,其中开滦建10所,为唐山、马家沟、林西、赵各庄、唐家庄等五矿区,每矿区各建男、女生初级小学各一所。

1929年8月,由启新洋灰公司所建的“唐山淑德女子学校”,因经费不足,濒临关闭,于是由开滦接手,保住了该校,因此更名为“开滦淑德女子学校”,并增设了初中班。至1931年秋,改为“河北省私立淑德女子学校”。1952年,更名为“开滦职工女子学校”。1956年,该校收归为唐山市教育局管辖,更名为“唐山第十三中学”,即今开滦三中的前身。

在普及小学的同时,这一带的中学也应运而生,有的小学增加中学,也有新建的中学:有滦县城区的丰滦中学、汇文中学,有唐山区域的培仁中学、马家沟中学、淑德女子中学。开滦接办淑德女子中学后,将马家沟中学的女生全部转到淑德女子中学,马家沟中学成为男生学校。至1934年左右,唐山基本建成了新型的教育体系。

然而,好景不长。“七七”事变后,京东大地被日寇占领,京东22个县在日寇扶植的伪政府统治之下,对唐山的文化教育体系造成极大破坏,尤其各个慈善机构资助的学校,经费遇到困难。而且,许多企业倒闭,无力义捐,学校面临停课,学生面临失学,至1943年,再也无力支撑下去。于是,各学校便都求助开滦,因为开滦在他们建校办学过程中曾给予资金义捐和取暖用煤的支持。当然,这些学校中也有许多开滦子弟,因为那时,开滦人口占唐山市人口的半数。

经多次协商,至1943年5月1日,开滦矿务局把这些学校全部接收过来,据统计共有10所:培仁女子中学、齐仁女子中学、善导女子小学、智仁女子小学、英萍福女子小学、明德小学、育英小学、唐家庄天主教小学、唐山育英小学、马家沟大张庄教会小学。因为开滦的支持,这些学校全部保留了下来。

1948年12月12日唐山解放,唐山的学校全改为政府统一管理,唐山的文化教育从此进入了繁荣发展的辉煌时期。

(闫克岐)


版权所有: 开滦国家矿山公园 Copyright ? 2007-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地 址:河北省唐山市新华东道54号(开滦唐山矿业公司) 电 话:0315---3024885 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