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快讯 >>园区快讯

【回望百年开滦红】一篇文章播撒一片火种
更新时间:2022-08-09 点击数:1164

bnkl.jpg


每次来到开滦博物馆的4层,一下电梯,便能在迎面的展墙上看到一张因岁月而泛黄的老报纸。这正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著名革命刊物——《每周评论》。

开滦博物馆展出的是《每周评论》的第12期,刊发时间为1919年(民国八年)3月9日。正是这一期的《每周评论》,刊登了一篇直抵人心、影响深远的著名文章——《唐山煤厂的工人生活》,文章署名为“明明”。

“明明”,是革命先驱李大钊的笔名。1919年春,一直关心工人生存状况的李大钊,从来自开滦煤矿的朋友那里,听到了矿工的悲惨境况以后,立即撰写了这篇文章。

李大钊怀着满腔的激愤,向世人发出了心底的呐喊:“他们终日在炭坑里做工,面目都成了漆黑的色,人世间的空气阳光,他们都不能十分享受。这个炭坑仿佛是一座地狱。这些工人仿佛是一群饿鬼。有时炭坑颓塌,他们不幸就活活压死,也是常有的事。”“在唐山的地方,骡马的生活费,一日还要五角。万一劳动过度,死了一匹骡马,平均价值在百元上下,故资主的损失,也就是百元之谱。一个工人的工银,一日仅有两角,尚不用饮食。若是死了,资主所出的抚恤费,不过四十元。这样看来,工人的生活尚不如骡马的生活,工人的生命,尚不如骡马的生命。”“也有许多幼年人,在那里作很苦很重不该令他们作的工,那种情景更是可怜。”文章以生动的事实,鲜明的对比,无情地揭露了旧开滦煤厂中资本家和包工残酷剥削劳苦工人的本质,在读者中产生了极大的反响。它像一把利剑,刺痛了人们的心;也像一个火把,点燃了工人心中渐渐升腾的奋起抗争的火种。

“五四”运动以后,李大钊同志还曾亲自到唐山进行过社会调查,他访问了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即后来的唐山交通大学)。他又来到开滦矿区,和开滦工人们亲切交谈,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工作状况,获得了真实、鲜活的第一手社会调查资料。后来,北京大学的一些进步学生响应李大钊的号召,到开滦进行社会调查。他们和唐山工业专门学校的学生一起,写出了《唐山劳动状况》的调查报告。

萨特曾说:“好的文章和太阳一样,它们共同的使命,就是给人带来光明。”而李大钊的这篇文章,带来的不仅是对光明的向往,更是革命的火焰,它点燃了工人心中的怒火,促进了开滦工人的觉醒,为开滦第一个党组织的建立奠定了最初的思想基础。

(王志艳)


版权所有: 开滦国家矿山公园 Copyright ? 2007-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地 址:河北省唐山市新华东道54号(开滦唐山矿业公司) 电 话:0315---3024885 地址: